当前位置:首页 > 千帆杂谈 > 正文内容

没头脑与不高兴

千帆1年前 (2024-02-17)千帆杂谈6291

  与很多小朋友一样,俺小时候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,那会总以为自己就是动画片里的一员,好像里面的主角就是演绎得我自己,特别神奇又神往,希瑞、希曼,或是葫芦兄弟、孙悟空,还是黑猫警长啥的,总是会自个儿套点近乎,想去做那个特别厉害,超强给力的主角,慢慢知道,那只是梦,好玩幼稚的初心。

  只是有一部《没头脑与不高兴》的动画片,一直觉得很不同,那里面的角色,有点背,不喜欢,也成了最容易挑起我矫情的东西,有点烦人,厌恶的很。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,是会跟随人一辈子的,直到入土为安,就那点思想,才可以了结。

  没头脑,把智商放在了标杆的位置,看起来像是说的痴傻之类,其实不然,只是少了一份细致与谨慎,从来不是指的弱智,见过“傻”的人,但是从来没有发现是真傻,有些东西是包装下的退让,有的却是一种淡然。

  以上内容写于2023年12月5日,也不知道当时是个什么日子,就写了这么多,后来停笔了。

  在《半生半世》里我提到了这个标题,因为没有完成,是“欠债”,这终归是要还的。我是属于欠债必还的主,截止当前还真欠了二笔债,厚着脸皮,等待时机,一定亲自还上!

  今天因为儿子到校参加高校巡礼,时间不长,所以省得来回走了,就停车在学校门口等他结束。于是,窝在车里打开了笔记本,算是有备而来吧,先是完成了一些手头上比较急的工作,结束时,看着电池还有点余量,便打开了新闻页面,就这点习惯,终究是忘却不了的“习惯”,也分不清好坏了。其中有一条新闻,早上也是见过的,只是那会走马观花式的没太在意,现在有点小闲,点开了细看了一下。

  这是郑渊洁给父亲写的感谢信,光看题目,是有点奇怪的,但是凑合着思考一下,应该有点特别,我把它贴到这里,算是分享一下,别无他意,每个人的理解和情感是不同的,于我,倒是因为自己文章的标题与童话有渊源,而郑渊洁的童话我也是读者之一,所以穿插到这里来了,图片的修饰修改我也是经常的事,不过,这张图片,我没动什么,原稿,如有侵权,我自个儿承担,也是值得的。

郑渊洁给父亲写的感谢信.jpeg

  看似与俺的标题《没头脑与不高兴》并无关联,认真读来,这儿子与父亲也是“没头脑”与“不高兴”,近似着牵强附会一下,其实这里面都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亲与爱,不管是什么身份,什么状态,回过头来,去总结回望,那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,大事小事都能成为一种说辞,也能成就一番千秋大业。

  只是当下,或是一个阶段中,仍然真的有很多的没头脑和不高兴,任性自由,挥霍伦理,抗衡自然,他们有着所谓独到的见解,一马当先的勇气,这是故意不加引号的评价,是懒得标了,他们混淆视听,鱼目混珠,见得多了,居然一见如故,成了习惯。

  在儿子上网课时,坐在一边,旁听语文老师分析一段语句时那般,你有想像不出来的逻辑和判断,甚至于不知道命题者的思路和突破点,能挤炸出火药和腥臭味,我是臣服的。看过一些书,文章,或是句段,也见过别人分享的“花花草草”,有的滴水不漏,字字斟酌;有的雾里看花,尽是繁华;有年少者,字句摘要,抒舆精准;有高知者,字里行间,尽是精彩。表达的是什么?尽头在哪里?到底有没有?可以成为一连串的疑问,也可以如沙画一般,瞬间即变,那到底算不算是变通的头脑,与其说有不高兴的成份,还不如说就是一种倔强,与生俱来,搞得糊涂败给了弱智,寒碜算计了斗胆,少了一顶乌纱帽而矣!

  不写了,累了,俺也不高兴了,管它有没有头脑,收笔结账,拜拜啦!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千帆生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513qh.com/?id=147

分享给朋友: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半生半世

下一篇:二个一百

“没头脑与不高兴” 的相关文章

敢与不敢的结界只差一字

  素来就有把想法变成文字的习惯,回溯光阴,好似小升初前就有了性子。若是字数不太尴尬的话,便会写在本子里,如今牵手网络,但是发布在空间、日志与博客上,还能分享到朋友圈。一时之情,一时之景,谨记于网,当然心之所属,记忆还在的话,还是有点印象的。走过路过,假使有时错过了,还可以回过头来翻看一下彼时彼景,...

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追段成章

   每天进入梦乡前,习惯了翻看床头的那几本书。这些书换的不是特别勤快,但是总能在里面刨出一些东西,有生活的影子,有快乐的种子,也有辛酸的泪水。她能让自己恍然大悟,也能体验到作者的设身处地,会有撕心裂肺的痛感,还能独辟幽径,落得安好。  读过一篇Erma Bombeck的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...

你在干什么?

  莫名,想取一个标题,突然脑子里想到这个问句:你在干什么?对,就是这一句,你在干什么?  武汉发生严重的疫情,这一刻,你在干什么?  有的人:距离很远,关心不到;  有的人:早已写了请战申请,离开亲人,放弃团聚,飞赴病毒肆虐的战场,投入战斗!  有的人:逃离武汉,回避瘟疫;  有的人:坚守在疫区,...

遇见

  2020来了,不是遇见,是一定得见。来得匆匆,也来得心慌。今天本是好多准备喜结连理的小两口登记结婚的好日子,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,彻底改变了,看着这对称的2、0数字组合,想想,若是拼凑一下脑子里的小段子,写写,也可成就一篇特殊时刻的日志吧!  遇见,这是儿子今天完成的假期作文题目,如...

1915

  乍一看,像个年份,又像是暗号,干啥子意思呢?  其实,这是一个车牌的特征号码,这几个数字,组合在一起,的确比较好记,不过,我能记住它,并不是因为它的美好与回忆,也不是因为有多么秀丽或是诱人的特别之处,完全是因为它的停留轨迹与运动特点,拿来写的,肯定有点特别,否则我也真记不住,我脑子里仅仅,也只记...

超短KU

  标题用了一个拼音,乍一看,KU像是:裤,连起来,成了“超短裤”,其实不然,只是谐音,故意往“哭”/“苦”字上靠的,所谓“超短”,因为本文不会太长庸!  居然能套用“哭”/“苦”音,其实是一种有点类似苦不堪言的感觉,因为今天办理一事,花一天时间,左等右盼,二位领导,四个部门、六个位置,八个办公室,...